到2025年,全市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,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基本建立,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基本建成,基礎設施綠色化水平不斷提高,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,綠色發展機制體制更加完善,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水平顯著提升。
1 綠色產業體系基本構建。綠色經濟活力充分釋放,節能減排、綠色低碳企業不斷壯大,節能環保、循環經濟等綠色產業產值持續增加,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產業集群規模達到7000億元,綠色建筑產業鏈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、清潔能源產業產值力爭達到千億元,節能環保服務業、循環經濟產業產值力爭達到百億元,基本形成“千百億”綠色產業體系。
2 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。持續優化資源環境要素配置,重點行業能耗、水耗、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持續下降,主要資源產出率大幅提高,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、再生水利用率顯著提升。
3 基礎設施提質升級。能源體系實現清潔轉型,建立多元清潔的能源供應和消費體系, 加快基礎設施綠色化轉型升級步伐,基本構建起綠色基礎設施體系。
4 綠色發展底色更加鮮明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,牢固樹立全民綠色生活理念,深入開展綠色生活建設行動,持續提升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。
5 綠色發展機制更加健全。綠色發展所需的法規制度、技術創新機制、統計考核體系愈加健全,用能權、用水權等市場化交易制度更加完善,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邁上新臺階,生態環境地方性法規、規章、標準和技術規范體系基本形成。
附件:關于印發濟南市“十四五”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規劃的通知
能源消費總量低速穩態增長, 煤炭消費總量持續壓減,分別完成省分解下達任務,電力裝機總 量大幅提升,全社會用電量實現穩步增長,煤炭消費比重持續下降
定政發字〔2022〕3號;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7.5%,能源消費增量控制目標為32萬噸標準煤,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確保完成省下達指標
遼政辦發〔2022〕34號;能源綜合生產能力達到6133萬噸標準煤;全口徑發電裝機達到9000萬千瓦;全社會用電量3093億千瓦時;能耗下降13.5個百分點
川經信環資〔2022〕114號;能源利用效率穩步提升,重點行業達到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超過 0%;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9.5%;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縱深推進
渝府辦發〔2022〕48號;煤炭供應保障能力達到5000萬噸,電力裝機容量達到3650萬千瓦,全社會用電量達到1620億千瓦時,成品油供應能力達到1050萬噸
滬經信節〔2022〕167號;推進年綜合能耗5000噸標準煤及以上工業和通信業重點用能啟動單位能源審計工作;年綜合能耗2000~5000噸標準煤規上企業啟動節能診斷工作
贛府字〔2022〕31號;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%,力爭達到14.5%;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9%以內;新能源汽車占比達到72%
桂發改新能〔2022〕602號;可再生能源并網裝機規模達到6100萬千瓦;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1260億千瓦時;可再生能源消費總量達到3600萬噸標準煤
云政發〔2022〕34號;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%以上;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等主要污染物重點工程減排量分別為5.16萬噸,0.33萬噸,1.28萬噸,0.83萬噸
黔能源發〔2022〕7號;形成現代化煤炭智能綠色開發利用體系;支撐油氣安全保障供應;保障電力安全高效發展;推進新能源科技創新發展;推動能源產業轉型升級
閩政辦〔2022〕30號;福建省能源消費結構為煤炭48.2%,石油18.2%,天然氣6.2%,非化石27.4%;省用電量3300~3436億千瓦時 人均生活用電1650千瓦時
建成投產大型煤電機組1000萬千瓦以上,30萬千瓦及以上煤電機組裝機容量占比達到85%左右;接納省外電量達到1500億千瓦時以上
新增各類能源資源供給能力1000萬噸標準煤,各類電力總裝機達2900萬千瓦;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至55%,清潔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 40.9%
鄂政發〔2022〕13號;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達到70%以上;省內能源綜合生產能力超過6000萬噸標準煤;特高壓外電輸入能力1300萬千瓦;儲氣能力達到6.5億立方米
滬府發 〔2022〕4號,能源供應能力按照力爭1.35億噸標準煤配置;全社會用電量預計1850億千瓦時以上;天然氣消費量預計增加到137億立方米左右